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韧性和活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民营经济只能发展,不能削弱。”面对世纪疫情交织下的百年变局,民营企业如何练好内功,把握时代机遇,民营企业家如何开拓进取,再创辉煌?近日,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推出“民营企业家谈信心”系列活动,传递企业心声,提振发展信心,展现企业使命。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统计,2016年至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近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如何在高增长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课题。
日前,迈瑞医疗董事长李希庭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分享了医疗器械厂商如何保持专业赛道优势,实现创新突破发展的思考。
李希庭认为,医疗器械是一个多专业的行业,所以医疗器械公司应该是一个“平台公司”,聚集社会不同行业的原材料和器械。
“这对供应链中的每个设备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李希庭坦言,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存在低端产能重复、生产资源浪费等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客观差距。
“我们目前正在尝试收购一些公司,让他们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链。”他说。
在李希庭看来,并购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像西欧、北美的一些小公司,一旦研发出好的技术和产品,就会被大公司买去做品牌包装,然后投放市场。”
他建议国内企业可以吸收相关经验和做法,在规范管理、产品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链生态。
目前,中国作为医疗器械的主要出口国,已经覆盖了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医疗器械生产格局的影响,“出海”成为许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增长曲线的起点。
自成立以来,迈瑞医疗围绕拓展国际市场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出口额已经达到总收入的40%以上。李喜庭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对当地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是说便宜他就买的。”
近年来,为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加快创新,做大做强。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明确提出“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中集采”,在集中集采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医疗器械企业应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李希庭说,“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敢于突破,到RD投资,而不是只看眼前利益。”据介绍,2021年,迈瑞医疗研发投入27.26亿元,超过整体营收的10%。“这也是公司一直能够掌握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的根本原因”。
他同时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建议相关部门在立法层面更大力度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的要求,李希庭认为,医疗器械企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势在必行。
“让乡镇卫生院和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服务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把仪器做得更好,通过联网让上下级医院沟通顺畅,让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从而帮助医疗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分配。”他说。
展望未来,李希庭非常看好医疗行业的前景。他说,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医疗条件,在某些方面不逊于发达国家。同时,中国的仪器和医疗资源也能匹配市场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医疗行业仍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谈及30多年的创业经历,李希庭说:“坚持最重要的是认真做事。制造业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他说,只要着眼于国家和市场的需求,企业就一定能发展起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