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r
滚动:
中国金融资讯网 > 热点 > 大闸蟹“缺胳膊少腿”怎么卖品相?中外科学家研究中华绒螯蟹基因组获最新进展
大闸蟹“缺胳膊少腿”怎么卖品相?中外科学家研究中华绒螯蟹基因组获最新进展
日期:2022-10-06 12:42 作者:牧晓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8972   

秋风起,蟹脚痒,一年中又到了品尝螃蟹的时候学名为中华绒螯蟹的大闸蟹,如果缺胳膊少腿,外表破了怎么办事实上,这种断肢现象在螃蟹养殖中普遍存在,断肢扣蟹不用于养殖生产,断肢成蟹多进入普通市场,价格低廉,对整个行业的应用和经济价值的提升影响很大

大闸蟹“缺胳膊少腿”怎么卖品相?中外科学家研究中华绒螯蟹基因组获最新进展

上海海洋大学渔业与生命学院王教授团队,联合学院李教授,美国波茨坦大学Michael Hofreiter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陆国庆教授等团队,近期在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和肢体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第一期综合子刊《科学进展》上,为中华绒螯蟹的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组资源和平台,也为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蟹种,也是我国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甲壳动物在全国28个省市养殖,产业规模巨大可是,由于其146条染色体和高重复序列,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基因组组装的问题

要了解肢体再生的机制,首先要建立基因谱,寻找靶向基因研究团队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和Hi—C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获得了染色体水平的精细基因组图谱组装后的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大小为1.67Gb,占其1.77Gb基因组大小的94.4%总共鉴定了20,2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再生这个词听起来很科幻,但实际上,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再生,比如伤口修复,肝脏再生,长出新的毛发和指甲相比哺乳动物,中华绒螯蟹的再生能力更加神奇河蟹受到外界刺激时,附着在基底部和基底节上的肌肉会强烈收缩,断面会立即断开手脚都断了

探索中华绒螯蟹独特的肢体再生现象,具有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价值王说,在获得中华绒螯蟹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了节肢动物特有的基因和基因家族通过分析肢体再生不同发育阶段的比较转录组和基因共表达,研究组发现Innexin基因家族在中华绒螯蟹肢体再生早期的分子信号转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次发现分子反应机制:innerxin 2基因在断肢后一天内特异性表达上调,通过调节mTORC1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介导中华绒螯蟹断肢再生过程。

事实上,与断肢再生有关的基因不止一个解放日报上官记者了解到,这项研究还发现,中华绒螯蟹断肢早期再生受表观遗传调控,其中SMYDA基因家族仅存在于节肢动物中,在中华绒螯蟹断肢早期表达下调,但在肢芽生长过程中又回到未断肢的水平

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在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蟹到幼蟹的变态过程中也以整体方式表达,这表明节肢动物特异性SMYDA基因家族在中华绒螯蟹的变态和再生等表观遗传修饰中起着重要作用。

王解释说,SMYDA基因家族就像一个掌握了细胞分化增殖的‘压缩包’管理员压缩包包含细胞分化和增殖的重要文件这个基因家族的调控可以解开压缩包的封口,暴露基因位点并引起后续相关基因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断肢再生只发生在河蟹的蜕皮期比如一只小小的扣扣蟹,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由残疾变成健康但是,当河蟹长成成蟹后,就失去了这种再生能力螃蟹一旦坏了,就无法挽回,质量和价格都会大打折扣,进不了高端礼盒

关于大闸蟹养殖实践,王军表示,河蟹天性好斗,如果壳不同步,可能会自相残杀软壳蟹最容易被欺负,最好调整养殖密度,防止它们打架受伤同时要合理喂养,不能让螃蟹饿着,导致他伤害自己

此外,该团队还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截肢后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Innexin和SMYDA基因家族的相关基因在截肢后与中华绒螯蟹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推测甲壳动物在截肢再生早期具有与脊椎动物相同的分子反应机制本研究得到了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研究项目和上海中华绒螯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资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